蔣大鴻(1616年—1714年),名珂,字平階,又名諸生、斧山、雯階,號宗陽子,門人稱其「杜陵夫子」。生於公元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正寢於1714年,仙壽九十有四。自幼喪母,中年喪父。系明末清初的著名風水師、堪輿學家,亦為有名詩人。世代居於江南松江府華亭張澤(今上海市松江區張澤鎮)。常有傳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先生為其後人者,或因浙江蔣氏族係紛雜,多無實據。
生平
蔣大鴻幼年喪母,中年喪父。初隨父安溪公習形家風水。後經多番引證,發覺很多不妥當的地方,但卻不知如何改正。
後機緣巧合,得無極子傳授玄空風水,恍如茅塞頓開。之後再集各家之法,加以融會貫通,先後習吳天柱水龍法、武夷道人陽宅法等。如此十年後,蔣氏開始四處遊歷,引證所學風水,再十年,才完全掌握玄空風水之真諦,成為中國風水一代宗師。
晚年的蔣大鴻在紹興山耶溪定居。姜垚《從師隨筆》:康熙五十三(甲午1714)年,為東關人沈孝子葬親。死後葬於若耶溪樵風涇。亦有一說,雲蔣氏墓穴在紹興府會稽縣,東南距城約十餘里石帆山下的林家匯。以此資料計算,蔣氏享壽至少九十八歲。
蔣大鴻簡介
蔣公平階傳略
崇禎七年,公十八歲時,隨海內大儒陳子龍習詩詞,周旋於江南黨社之間,初有聲名。諸天文、地理、陰陽、曆法,均有涉獵,尤喜兵家。時值週、溫當權,無法展其所學。或如是故,公性情豪放不羈,常縱馬,狂奔痛飲長嘶高歌,時人稱其俠義。
至崇禎亡,唐王稱帝於福州,公元1645年,委蔣公兵部司務,正三品,後升禦史階(職務類似國防部副部長、副檢察長)。至1646年,唐明兵敗,明紹宗朱聿鍵被俘絕食身亡。公未降,披黃冠道服,借地師名義,週遊江南、聯絡抗清。
幾度事敗,遂感時事不可為,後專心詩詞之學、堪輿之術。至康熙十七年,友薦公於博學鴻儒,亦為公所拒。公常言黨社舊事,跌蕩而談,涕淚舉下。著書十餘部,卷以百計,多於身後散落無存。與門人周積賢、沈億年等人合著有《支機集》存世,後為研究雲間派詩詞重要文獻。又有《水龍經》《天元五歌》《地裡辨正》等著存世,為時師奉為經典。
公幼年時,隨父安溪公習形家風水,常遇不得其解之案。至明亡後,習無極子玄空精要、吳天柱水龍法、武夷道人陽宅法,遊歷十載,印證所學,終至茅塞頓開,堪輿大成,時人贊為一代地仙。晚年定居紹興稽山耶溪,創蔣盤羅經,傳徒:會稽姜垚、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武陵胡泰徵、淄川畢世持等。又有滇南範宜賓,浙江章仲山,蘇洲朱小鶴、上虞徐迪惠、湘楚尹有本、廣東蔡岷山,各立其宗,秘其所學,專其所長,排其所異,終無一宗貫通其學。
公視三合諸法者,極度輕蔑,時人無以為對。唯待其身故,毀謗大起,歷世而不休。譏其狂放者;無視家國之痛,疑其少德者,不言抗清拒官。又有清末沈公竹礽,平生最恨蔣公言多晦澀、秘而不傳。時有今人,不知三元擇徒之慎,難獲三元真機,常道玄空不驗,更有深恨者,謗其師無極子為倭人以辱之,謠其潦倒無後以唾之,此類諸公,竟不知扶桑非倭國、三宗蔣善終乎?實效小兒故事、齏為笑談。
蔣公平階幾度反清,後來又拒官,志於子孫數代而亡清,終無變節。是以平生故事多為清庭毀晦。只留寥寥傳略,多存地方府縣,今人不得其詳。及其仙墓,亦眾說紛紜,終不得考。觀公身後,何止詭詐?常思此故:或不欲清人得也。
艾鑫
庚寅年初春紀
詩詞
蔣大鴻早年曾跟雲間派陳子龍學習詩詞,亦有名望,後人亦稱蔣氏為詩詞中雲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蔣氏詩詞帶濃烈感情抒發風格。及明亡後,其風格則每多重於亡國之情。
詩詞著作
《支機集》(與門人沈億年、周積賢等合著)
蔣大鴻與政權
由於生於明朝亡國之時,蔣氏對亡國有深切感受。明亡時,曾投隆武帝,獲授兵部司務,後升為御史。後明亡,蔣氏亦不再從官,全心投放於風水及詩詞中。
康熙十七年時,朝廷開史局,徵有博學鴻詞的文人。當時有人上表舉薦蔣大鴻,但蔣氏推辭。
著作
蔣大鴻著有《地理辯正》、《平砂玉尺辯偽》、《天元五歌》、《陽宅指南》、《水龍經》等書,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被後人尊稱為“地仙” 。
《地理辨正》
《字字金》
《水龍經》
《天元五歌》
《天元餘義》
《歸厚錄》
《古鏡歌》
《陽宅得一錄》
《陽宅指南》
《陽宅三格辨》
《地理辨正補義》
《相地指迷》
蔣大鴻的門人
姜垚(會稽人,字汝臬,號堯章,著《從師隨筆》、《青囊奧語注》、《平砂玉尺辨偽歌》, 張仲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孝廉), 駱士鵬(今江蘇丹徒縣人), 呂相烈(山陰人,文學,因求蔣大鴻為蔔母墳,而與蔣定交,其再從叔呂師濂,弟洪烈亦從之。), 武陵胡泰徵, 畢世持(淄川人、解元), 姚恆洪, 王濟善, 李衡等人
歷史中的蔣大鴻
由於蔣大鴻亦算是明末抗清之臣,因此其生平事跡,雖然有清之府志縣志的記載,但也不算詳盡:
《紹興府志》
及明亡,唐王僭號於閩。平階赴之,授兵部司務,晉御史,抗疏核鄭芝龍跋扈。福建破,遂亡命,服黃冠,假青烏之術,浮沉於世。東至齊魯,登泰岱,謁曲阜,轉徙吳越間,樂會稽山水,遂家焉。康熙十七年,朝廷開史局。征博學鴻詞,故人慾為平階地,亟馳書止之。平階詩文詳瞻典麗,宗雲間派,以西京盛唐為要歸。於書宏覽,洞究無遺。好談幾社軼事,感慨跌宕,滾滾不能休。酒闌燭灺,涕淚隨之,聞者服其才而哀其志焉。著書十餘種,卷以百計,歿後皆散落無存。遺命葬若耶之樵風涇。
《華亭縣志》
蔣平階,字大鴻。居張澤、爾揚猶子。嘉善籍諸生,崇禎間,在幾社有聲。乙酉亡去,赴閩。唐王授兵部司務,晉御史,劾鄭芝龍跋扈,人鹹壯之。閩破,服黃冠亡命。假青烏術,游齊魯,轉徙吳越,樂會稽山水,遂止焉。卒,遺命葬若耶之樵風涇。平階少從陳子龍游,詩文詳瞻典麗。凡天文、地理、陰陽、歷數之書,洞究無遺。尤諳兵法,時遇權閹,未展所學,晚益精堪輿。康熙間,有欲以博學鴻詞薦者,大鴻亟止之。好談幾社軼事,感慨跌蕩,涕淚隨之,聞者哀其志焉。
《松江府志》
蔣平階,字大鴻。明諸生,年十八,從陳黃門游,詩文日益有名,性豪雋,有古義俠風。晚業堪輿,精其術。今言三元法者,皆宗平階。
《藝海珠塵》
子部藝術類《地理古鏡歌》篇首題:
大鴻,字平階,又號宗陽子,江南華亭人。明亡,唐王僭號,授兵部司務,歷御史。福建破,遂亡命。入務本朝,其友欲以博學鴻儒薦,大鴻止之。卒於紹興。著書十餘種,卷以百計,皆散失。
書後有戴鴻之識云:「吾君平階蔣公得無極真人玉函之秘,遂注地理辨正一書,悉本黃石、楊、曾之授,其旨深矣,惜言多隱而不發。於是作天元五歌、天元余義及集評水龍經四卷,則顯而見焉。雖皆不外無極之傳,然猶覺其糟粕耳。去歲孝廉方正陳子禮園,酷嗜秘書,家藏多本,又偏覓蔣氏遺書,內得古鏡歌五十餘首;乃蔣公得口授真傳之後,又搜括余蘊而作也。其歌,始則細辨龍水之純雜吉凶,繼則闡明先、後天八卦之精義,以推斷休咎。由大及小,以至田角、灰塘,一無遺漏。誠玉函之至秘,堪輿家之圭臬也。」
《全清詞抄》
蔣平階,原名階,一名雯階,一字斧山。江南華亭人,明諸生,有《支機集》。
《清史稿·列傳》
蔣平階,字大鴻,江南華亭人。少孤,其祖命習形家之學,十年,始得其傳。偏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得其旨;又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正,取當世相傳之書,訂其紕繆,析其是非,惟尊唐楊筠松一人,曾文辿僅因筠松以傳。其於廖瑀、賴文俊、何溥以下,視之蔑如。以世所惑溺者,莫甚於平砂玉尺一書,斥其偽尤力。自言事貴心授,非可言罄,古書充棟,半屬偽造。其倡言救世,惟在地理辨正一書。後復自抒所得,作天元五歌,謂此皆糟粕,其精微亦不在此,他無秘本。三吳兩浙,有自稱得平階真傳及偽撰成書指為平階秘本者,皆假託也。從之學者,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征,淄川畢世持,他無所傳授。姜垚注青囊奧語及平砂玉尺辨偽,總括歌,即附地理辨正中。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多與唱和。地學為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後人多用之,稱為「蔣盤」雲。
“風水寶典” 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章、圖片、視頻等)在本平臺呈現,旨在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和傳統知識參考。但需明確的是,此部分內容所涉及的風水學說等觀點,僅作為一種傳統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呈現,不代表本站對於風水等觀念的科學性、真實性及實用性的認可或支持,其不具備任何絕對的科學依據來指導人們的實際生活決策。
本站所展示的 “風水寶典” 內容資料來源廣泛,包括但不限於公開的傳統文化典籍、學術研究資料、民間流傳素材以及部分用戶投稿等。我們始終尊重知識產權和版權,在資料收集和整理過程中,盡力遵循合理使用和合法引用的原則。然而,若存在任何因資料使用不當導致的侵權問題,請相關權益方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秉持積極負責的態度,在核實情況後,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如刪除侵權內容、更正引用來源等,以妥善解決問題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本站致力於傳播積極、正面、合法且具有文化價值的各類信息,同時也提醒廣大用戶在面對包括 “風水易” 在內的各類傳統觀念和知識時,應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審慎看待其內容,避免過度依賴或盲目遵循其中某些未經科學驗證的觀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導或損失。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