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風水師袁天罡

4826181d3f20241225052635

袁天罡(573年—645年4月),或作袁天綱,益州成都縣(今四川成都市)人,隋唐時期官員、唐朝初年相士,精通面相,天文學家。後世傳說他與李淳風合演推背圖。

袁天罡年幼時父親去世,家道貧寒,卻喜好道術,精於面相。隋煬帝大業(605年-618年)中,被任為資官令。唐高祖武德(618年-626年)初,任命為火井令。工於相術,大業末時曾為杜淹、王圭、韋挺、竇軌相面,所言後皆應驗。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聞其名,召至九成宮。後又為中書舍人岑文本、侍御史張行成、馬周等相面,均一一靈驗。史籍記載袁天綱相人都很準確,後又預言自己去世年月,也應驗了。

據《新唐書·藝文三》載,袁天綱著有《相書》《要訣》,後與李淳風合著《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袁氏相書還有《人倫龜鑑賦》《氣神經》《骨法》等,其著述均已佚。袁天綱作為以相術風水著稱的術數大師,其易學的造詣是非常深厚的,為易學的術數化開拓了新的領域。 袁天綱作為中國堪輿學的鼻祖之一,和李淳風的堪輿城建理論對閬中城市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

生平概況

隋朝大業年間,為咨官縣(唐以後後稱資官縣,縣治在今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金石井鎮)縣令。唐朝建立之初的武德初年,蜀道使詹俊赤牒授其為火井縣縣令。自隋朝起,即以善於相面聞名,又以他為襁褓中男裝打扮的武則天相面之事最為知名:「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聽聞其名,召至九成宮說:「古代有嚴君平,我今日有了你,如何?」袁天綱回答說:「嚴君平生不逢時,臣勝過了他。」當時中書舍人岑文本讓他看相,袁天綱說:「舍人學堂已成寬闊之勢,眉毛蓋過眼睛,文才震動海內,但是頭頂又生骨,還沒有成形,如果得到三品官,恐怕是減壽的徵兆。」貞觀十八年(644年),岑文本升任中書令,官居正三品,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跟隨唐太宗出征遼東期間暴病而卒。

這一年,侍御史張行成、馬周請袁天綱看相,袁天綱看了說:「馬侍御伏犀貫腦,兼有玉枕,而且背上如同背著東西,應當是富貴之相不可言說。近代以來,君道與臣道互相契合,極少有像您一樣的。您面色發紅,面部左右當耳處的命門顏色暗淡,耳後骨沒有隆起,耳無根,只怕是不長壽之相。」對張行成說:「您五官面相已成,江耳淮鼻河目溝口,下庭豐滿, 得官雖晚,終將處在宰相之位。」馬周后來官至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去世時四十八歲。張行成後來官至尚書右僕射。袁天綱相面之准,大都是這樣的。

申國公高士廉問他:「您還能做什麼官呢?」袁天綱回答說:「我自知相命,今年四月我壽命就耗盡了。」果然,到了四月袁天綱就去世了。其子袁客師。

人物生平

相術成名

袁天綱年少時孤苦貧寒,喜好修煉長生之術,精於相術。 隋大業年間,任資官(今四川榮縣西)令。唐武德初年,蜀道使詹俊用赤牒授任他為火井(今四川邛崍西南)令。

當初,袁天綱在大業元年(605年)來到洛陽,杜淹、王珪、韋挺來找他看相。袁天綱對杜淹說:“您蘭台之位(鼻子左側)已然飽滿,學堂之處(耳門的前處)寬闊,一定會位居御史,並因為文采而受到賞識。”對王珪說:“您面部三庭,已然勻稱,上庭額與下庭地渾然相鄰,從現在起十年以後, 一定會得到五品要職。”對韋挺說:“您面相如虎,交朋友極為真誠,一定會得到朋友的提攜,開始為官時會任武官。” 並對三人說:“二十年後,三位恐怕會同時被罷免,但只是短暫離開,很快就會返回。”杜淹不久升任侍御史,武德年間任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王珪為太子中允。韋挺在隋朝末年和李建成關係好,後來李建成引薦他任東宮率。到了武德六年(623年),他們都被發配流放到了雋州。杜淹等人到了益州,見到袁天綱說:“袁公在洛陽說的話,現在都實現了,不知道日後會怎麼樣?”袁天綱說:“你們的骨相,大大勝過了往日,最後一定都會享受榮華富貴的。”到武德九年(626年),三人被徵召入京,一同拜訪袁天綱,袁天綱對杜淹說:“你會立刻得到三品要職,但壽數不是我所能知道的。王、韋二公,以後會得到三品要職,都很長壽,但是晚年仕途都不如意,特別是韋公。”杜淹到達京城後,被任命為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王珪不久被任命為侍中,又出任同州刺史。韋挺歷任御史大夫、太常卿,貞觀十九年(645年),因督促糧草不利、延誤軍事被貶為象州刺史,都與袁天綱所預料的一樣。

大業末年,竇軌遊歷德陽郡,曾經找袁天綱看相。袁天綱說:“您額上骨骼隆起,如伏犀橫貫至腦後的玉枕骨,下巴又長的好,一定會在梁州、益州建立大功業。”武德初年(618年),竇軌任益州行台僕射,召來袁天綱,特別禮遇他。袁天綱又對竇軌說:“您的骨法已然成就,和往日的預言沒有差異。但是眼中赤脈凸起,橫穿瞳子,說話時赤氣浮現在面部。如果做了將軍恐怕要殺很多人,希望你時刻警戒自己。” 武德九年(626年),竇軌因濫殺被撤職召回,將要出發時,又來找袁天綱說:“我還能得到什麼官職?”袁天綱說:“你臉上的家人坐沒有移動,下巴右半邊有光澤,並且有喜色,到京城一定會受到皇恩,還會回到此地任職。”這一年竇軌果然重新被任命為益州都督。

武則天幼年時,袁天綱來到武家,對她的母親說:“但看夫人的骨相,一定生了貴子。”於是武士彠叫來幾個兒子,讓袁天綱看相。袁天綱看見武元爽、武元慶說:“這兩人都是保家的人,可以位居三品。”看見韓國夫人說:“這個女兒也將大貴,但對她的丈夫不利。”乳娘當時抱着武則天,謊稱是男子。袁天綱說:“這個郎君神色清爽,不容易知道,試着讓他走走看。”於是乳娘讓武則天在床前走動,並讓她抬起頭,袁天綱大驚說:“這個郎君龍睛鳳頸,是極致的貴人。”再轉到側面看她,又驚嘆說:“如果是女孩,實在是不可窺測,以後一定為天下之主。”

 

入朝覲見

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聽說了袁天綱,徵召他到九成宮說:“古代有嚴君平,我今日有了你,如何?”袁天綱回答說:“嚴君平生不逢時,臣勝過了他。” 當時中書舍人岑文本讓他看相,袁天綱說:“舍人學堂已成寬闊之勢,眉毛蓋過眼睛,文才震動海內,但是頭頂又生骨,還沒有成形,如果得到三品官,恐怕是減壽的徵兆。”貞觀十八年(644年),岑文本升任中書令,官居正三品,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跟隨唐太宗出征遼東期間暴病而卒。這一年,侍御史張行成、馬周請袁天綱看相,袁天綱看了說:“馬侍御伏犀貫腦,兼有玉枕,而且背上如同背着東西,應當是富貴之相不可言說。近代以來,君道與臣道互相契合,極少有像您一樣的。您面色發紅,面部左右當耳處的命門顏色暗淡,耳後骨沒有隆起,耳無根,只怕是不長壽之相。”對張行成說:“您五官面相已成,江耳淮鼻河目溝口,下庭豐滿, 得官雖晚,終將處在宰相之位。”馬周后來官至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去世時四十八歲。張行成後來官至尚書右僕射。袁天綱相面之准,大都是這樣的。

自知壽終

申國公高士廉曾問他:“您還能做什麼官呢?”袁天綱回答說:“我自知相命,今年四月我壽命就耗盡了。”果然,到了四月袁天綱就去世了。

赤馬與黑馬

相傳與李淳風跟唐太宗出遊,看見河邊有兩隻分別為赤毛和黑毛的馬。太宗要他們推算哪隻馬先入河。袁天罡占得離卦,離為火,便猜似是火般赤毛的馬先入水。李淳風則認為:遂木取火,應先見黑煙才見火,便猜是黑毛的馬先入河。結果李淳風猜對了。但他卻謙稱若不是袁天罡,他就不能推算出煙和火的奧妙關係了。

 

主要影響

相術

袁天綱以工於相術聞名,新舊唐書的《袁天綱傳》都說,他在隋朝時與杜淹、王珪、韋挺等游,推斷諸人名位, “皆如天綱之言”;在唐代又為岑文本、張行成、馬周等看過相,無不應驗。甚至還有他為武則天看相,預言其為天子的說法。這些記載自然不完全屬實,但袁天綱與一般的江湖術士確有不同,他在相術方面特別善於論理,把細緻的觀察與精緻的推理相結合。元代學者戴良把袁天綱視為荀子以後善於相術的第一人。

天文

據史料記載,袁天綱曾旅居閬中,並在蟠龍山前築觀星台從事天文考察和研究。這些考察和研究活動證明袁天綱是一位注重實際研究的天文學家。

 

歷史評價

唐·杜淹《召拜御史大夫贈袁天綱》:既逢楊得意,非復久閒居。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袁天綱,益州成都人也。尤工相術。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編《新唐書》:貞觀初,太宗召見曰:“古有君平,朕今得爾,何如?”對曰:“彼不逢時,臣固勝之。”武后之幼,天綱見其母曰:“夫人法生貴子。”乃見二子元慶、元爽,曰:“官三品,保家主也。”見韓國夫人,曰:“此女貴而不利夫。”後最幼,姆抱以見,紿以男,天綱視其步與目,驚曰:“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其術精類如此。

元末明初學者戴良《九靈山房集》:姑布子卿之後,善相者眾矣,然必以袁天剛為稱首。

 

軼事典故

隋朝宗室

相傳袁天綱為隋文帝楊堅之子,生於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初。因皇后獨孤氏殺其母,抱給袁家撫養。

斷馬入河

傳說有回袁天綱與李淳風兩人跟隨唐太宗出遊,來到河邊,正巧看到兩匹馬在河邊嬉戲,其中一匹馬是紅的,一匹馬是黑的。看到這種情景,唐太宗突發奇想,要兩位大師卜一下,此二馬哪匹先下水。

袁天綱卜得一卦為離卦,離為火,為赤色,故當即斷言:“紅色的馬應該先下水。”而李淳風卻搖頭否定,他說:“火未燃時煙已起也,煙為黑,應該是黑馬先下水。”唐太宗興致大發,稍等片刻,果見是紅馬先將嘴伸入水中飲水,而首先躍入河中洗澡的卻是黑馬。唐太宗大笑,連稱二位神機妙算,竟然卜出個“雙勝”的結果。

斷龍脈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天空出現慧星,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掃帚星”。接着太白金星又多次在白天“搶日”。三月二十三日,蜀西又發生地震。這一連串奇異的天象,被人們看作是改朝換代的前兆。朝野上下一時人心惶惶,“貞觀盛世”也籠罩上了一片陰影。這天,火山令袁天綱和太史令李淳風突然奉召入宮。唐太宗一臉愁容地對二位大臣說:“近來天象奇異,又有大臣秘奏西南出現‘王氣’,而今蜀西又發生大地震。朕日思夜想,未知凶吉,二位愛卿長於天文術數之道,不知有何高見?”

李淳風略略一思索:“日月星辰變異之象為歷朝所難免。大唐自有聖上之賢德,近日無憂。但臣聽巫師預測,唐三代之後,有武氏起而滅之。”

唐太宗聽了大驚失色,他沉思了半響說:“朕今天召你們入宮,就是為了這件事。如今天命已現,如何是好?不如將天下所有武姓之女盡斬殺之!”

袁天綱上前奏道:“聖上萬萬不可,俗話說天意不可違!一代明君,豈可濫殺無辜?微臣自願前往蜀西賑災,兼步‘王氣’。若真將‘王氣’真龍穴地步着了,我便下令地方官員徵集民力,將地形破毀,則‘王氣’自然斷絕,大唐江山無憂矣!請陛下寬心,多多保重龍體!”

第二天,袁天綱騎上太宗御賜寶馬,揚鞭朝巴蜀飛奔疾馳。行至今廣元朝天驛,登高南望,遠遠望見閬中方向瑞氣繚繞,祥雲升騰,似覺有“王氣”之象,便急忙風塵僕僕朝古城趕來。

來到閬中,他站在錦屏山將整個閬中城一觀,大小蟠龍山便展現在眼前。只見小蟠龍山如晃動的“龍頭”,大蟠龍山如龍身蟠曲蠕動,大有凌空騰飛之狀;山頂瑞氣盤旋,彩霞滿天;山上山下綠樹成蔭,生機盎然。袁天綱驚詫道:“王氣原來在此!”於是躍馬下山,直奔閬州城。閬州知府一見朝廷命官到來,賓禮相待。袁天綱將皇上旨意傳達,知府立即下令各縣派遣民役,在大蟠龍山和小蟠龍山之間開山鑿石,斬斷“龍頸”,蟠龍山頓時被齊腰“鋸”斷。

袁天綱離開長安城後,李世民還不放心,又增派太史令李淳風由長安到閬中,協助袁天綱。巧的是,他也不約而同地步到閬中蟠龍山,二人相會於鋸斷“龍頸”處,大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意。自此,閬中人一代傳一代,至今仍把這鑿斷了的山埡叫“鋸山埡”。

金針穿錢眼

據說,當年李淳風和袁天綱各自要為自己選擇一塊墓地,他們一前一後身背羅盤,從京城一路南下尋覓風水寶地,卻碰巧都選在了同一地方。先來到四川閬中的袁天綱見了天宮院所在地,覺得這裡是塊風水極佳的地方,就埋了一枚銅錢做記號。不久後,同樣為自己挑選墓地的李淳風也來到閬中,在尋覓途中也相中了天宮院所在地的風水,便插下一枚金針做記號。後來兩人相會時提起風水一事,都稱已經選中一塊極佳的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墓地,結果,發現竟挑中了相同一塊地方,爭執不下的兩人挖出了之前所做的記號,他們驚奇地發現,李淳風的金針剛好插在了袁天綱的銅錢眼中。於是,兩位風水大師各自退後五里地,修建了自己的墓地,共同在中央位置修建了至今保存完好的天宮院。
又名袁天罡

在閬中天宮,民間認為袁天綱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所以又稱其為袁天罡。

 

主要作品

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袁天綱著有相書兩種,即《相書》7卷、《要訣》3卷。《通志·藝文略》則著錄有《袁天綱相書》7卷、《人倫龜鑑賦》1卷、《袁天綱要訣》3卷、《袁天綱氣神經》5卷。《崇文總目》則著錄相書《袁天綱要訣》3卷。 [23]此外,袁天綱還著有《易鏡玄要》《九天玄女六壬課》《右乙命訣》《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等。

 

親屬

曾祖父:袁達(仕南朝梁先後任江、黃二州刺史。後入仕北周,又先後任為天水、懷仁二郡郡守)
祖父:袁嵩(先後任為北周浦陽、蒲江二郡郡守,車騎將軍)
父親:袁璣(為北周梁州司倉)
兒子:袁客師(傳其相術,仕唐,官任廩犧令)

 

人物爭議

《推背圖》的作者大致有3種說法,一說為李淳風著《推背圖》,一說為袁天綱著《推背圖》,兩種說法在宋、元之際分別流傳,元、明之後,又有李淳風、袁天綱合著《推背圖》的說法。學術界大多數學者對《推背圖》作者為李淳風、袁天綱持懷疑態度。

臺灣學者翁常鋒通過探討李淳風、袁天綱的生平及著作,同時依靠有關文史資料,認為從李淳風、袁天綱二人專長背景、官職位階以及活動地域範圍,很難說二人過從甚密,更無證據顯示李淳風與袁天綱合著《推背圖》之事。

北京師範大學的陳佳瑋通過分析史書及民間傳說中關於袁天綱、李淳風二人的記載,以及袁天綱、李淳風二人在民間形象的演變後認為,《推背圖》並非一人一時所作,是民間集體創作的結果,將《推背圖》附會至袁天綱、李淳風名下,是為了增加《推背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謝貴安在《中國讖謠文化研究》一書中也認為,《推背圖》題為袁天綱與李淳風撰,為後人偽托,並不可信。

獨立學者苗元一在《中國歷史宿命論研究——推背圖概論》中則認為,《推背圖》為袁天綱與李淳風合著確信無疑。

 

後世紀念

墓址

袁天綱墓位於四川閬中觀稼山山腰,距天宮院1公里,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據說為袁天綱自擇的靈爽歸依之地。墓冢依山而建,前臨天宮院,與李淳風墓遙遙相應。墓前明堂廣闊,兩邊龍山夾送,鄧家河、鳳鳴河二水交匯流入西河,其風水呈 “麒麟奔太陽”之格局。

天宮院

天宮院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城南20公里的天宮鄉,占地6畝,建築面積684平方米。天宮院始建於唐,明天順三年(1459年)重建。袁天綱、李淳風晚年先後來閬定居,在此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後都葬於此,天宮院為紀念他們而建。

原有萬年台、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築,正殿為雙重檐歇山式屋頂,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斗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築。現萬年台、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經修復後保存完好。

 

文學作品

《西遊記》第十回中的重要人物袁守誠被設定為欽天監臺正袁天罡的叔父,袁天罡為真實歷史人物,但袁守誠卻是虛構的。故事中,涇河龍王因與袁守誠賭降雨時辰點數,此後,涇河龍王被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糾纏唐太宗,導致唐太宗遊地府、還魂、開水陸大會,最後導致唐僧取經一事發生。

注釋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新唐書·藝文志》記載他著有《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一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曾記載他和李淳風兩人的故事,民間則傳說他們合著有《推背圖》
袁天罡曾發明秤骨法。在坊間之中以來定命運好壞,但也有說法指其所稱得者為被稱骨者前世之好壞

© 版权声明
THE END
收集和傳承冷門傳統文化學科資料不容易,如果大家喜歡就請多多支持。
点赞14
評論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