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水的歷史
在夏商周三代的上古中國社會應當就有為城鎮及村落選址、建設宮殿,以及尋找喪葬處的地理勘查活動,如《詩經》記載:“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提到周人先祖公劉相土嘗水,觀察土地陰陽向背,勘查水源,和軍民一起治理田地,種植莊稼。不過這些活動可能還尚未包含後世風水術的神秘學色彩和陰陽五行理論,至多是以卜問來確定吉凶。
相地、相宅的地理勘查活動逐漸在秦漢時與術數聯繫起來,其基本理論源自《易經》卦象、干支和陰陽五行,分為相宅與相墳。目前發現最早接近後世風水術的文獻,來自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西的睡虎地秦簡,包含《日書》二種,《日書》甲種中有〈相宅∕宅居〉一篇文字,系有關人們如何選擇居住場所之事。雖然其理論較為簡樸,但已包含近似於風水術的內容。東漢時,王充的《論衡》提到當時有“圖宅術”用“五姓五音法”選擇住所方位。唐初時,呂才稱當時風水術非常盛行, 他說:“暨近代以來,加之陰陽葬法,或選年月便近,或量墓田遠近,一事失所,禍及死生。巫者利其貨賄,莫不擅加防害,遂使《葬書》一術,乃有百二十家。各說吉凶,拘而多忌。”
在隋唐時代,相地、相宅仍用“五姓五音法”。宋朝以後,大量的風水地理書籍湧現,相地不再限於五姓五音,而變為注重山、水之形勢(看巒頭),又用風水羅盤就方位定“氣”之吉凶(看理氣)的新派別,即江西的三合派,奉楊筠松為祖師。清代時,蔣大鴻批評三合風水,因而建立起新的流派,稱為玄空風水或三元派。在住宅上,唐宋時期流行的主要是基於“五姓五音”的五姓宅法或《黃帝宅經》一類的陰陽宅法(此處是指住宅兩種不同類型的坐向為陰、陽宅)。後世流行用八卦位置評斷住宅吉凶的“八宅法”,在唐代敦煌遺書還只占極少部分。三合派看住宅是用八卦方位加入生肖、干支、五行方位,三元派看住宅則是用屋主的生年九星搭配八卦方位。
“風水寶典” 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章、圖片、視頻等)在本平臺呈現,旨在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和傳統知識參考。但需明確的是,此部分內容所涉及的風水學說等觀點,僅作為一種傳統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呈現,不代表本站對於風水等觀念的科學性、真實性及實用性的認可或支持,其不具備任何絕對的科學依據來指導人們的實際生活決策。
本站所展示的 “風水寶典” 內容資料來源廣泛,包括但不限於公開的傳統文化典籍、學術研究資料、民間流傳素材以及部分用戶投稿等。我們始終尊重知識產權和版權,在資料收集和整理過程中,盡力遵循合理使用和合法引用的原則。然而,若存在任何因資料使用不當導致的侵權問題,請相關權益方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秉持積極負責的態度,在核實情況後,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如刪除侵權內容、更正引用來源等,以妥善解決問題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本站致力於傳播積極、正面、合法且具有文化價值的各類信息,同時也提醒廣大用戶在面對包括 “風水易” 在內的各類傳統觀念和知識時,應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審慎看待其內容,避免過度依賴或盲目遵循其中某些未經科學驗證的觀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導或損失。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