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反思與五行討論
2006年我與國際易學大會會長邵崇齡先生、國際易學大會秘書長倪淑娟女士應國際易學大會榮譽會長、韓國易理學會、易術人協會中央會長白雲山先生的邀請,訪問韓國。過去我雖然多次前往韓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從沒有觀光遊玩。2006年10月非常感謝白雲山先生帶我們一行觀光青瓦台外景、景福宮,更令我感到高興的是登上南山發射塔鳥瞰首爾全景和青瓦台。站在南山發射塔,首耳城市與青瓦台盡收眼底。我雖然沒有詳細考察首耳與青瓦颱風水,但作為易學者的敏感性,我寫下了這樣幾句:四勢全兮斯有氣,可惜玄武露白骨;亞洲小龍騰飛起,南北分兮骨肉離。
下面就韓國首爾青瓦臺風水做一淺論,希望易學同人斧正。
四勢全兮斯有氣 可惜玄武暴露白骨
資料介紹
鳥瞰首爾青瓦台,東有(青龍),西有(白虎)仁義山、鞍山;南有漢江水來包(南山);北有(玄武)北嶽山。此處為首耳市中心。周圍古建築群:以北景福宮(北)點,東有“昌慶宮”,昌慶宮南有宗廟(居東南);西有“慶喜宮”,南德壽宮(居西南)。據韓國《旅遊指南》介紹:景福宮,1395年創建,是朝鮮王朝的第一個正宮,毀於壬辰1592年倭亂;昌德宮1405年建,為離宮,也毀於壬辰年倭亂,1609年重建,三百年來是各個王朝的正宮;昌慶宮,是朝鮮第四代君王世宗為其父修的別宮,大部分毀於壬辰倭亂;宗廟,供奉朝鮮歷代君王及王妃的神位。德壽宮,朝鮮王朝第九代君王成宗興建的王家私邸,後改為正宮,是王朝末期韓日合邦的歷史舞台。
古代風水對都宮的描述
《青囊序》曰:
“是以聖人卜河洛,瀍澗二水交華嵩。
相其陰陽觀流泉,卜年卜世宅都宮。”
風水宗師楊筠松的這段,“在周公卜洛之事,證地理之道,察血脈認來龍”,以“聖人作都,不言華嵩之脈絡,而言瀍澗之相交,則知所認之來龍,認之以瀍(音chan陽平,瀍河,河南省)澗也。”說“都宮關乎國家,於地理上最為慎擇,周祚八百年,乃瀍澗與華嵩之靈也。”闡釋“周祚八百年”是由於“瀍澗與華嵩之靈也”。可想而知,國都的設立關係國家之前途命運。不可小視!
風水典籍對露骨的記載
《宅經》書中說:“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稚,乃為上吉”。《地理大成·山法全書》言 “龍者何?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
淺評
韓國首耳之“北嶽山”,樹木不茂盛,而且露“骨”。
露骨為殺,風水解釋曰:“多有征戰,都宮難安”。回顧歷史,從建立朝鮮國到現在,朝鮮半島始終處在戰亂和分割狀態。古有三國百濟、新羅、高勾麗;現在南北仍然處於割治狀態。僅就韓國國內而言,有朴正熙總統“血濺宮景洞”,金大中總統之子“事件”,現任總統盧武炫險遭“彈劾”。這些按《風水學》原理並不是巧合,都能找到對應答案。
陰陽論之反思
“風水”貴乎陰陽。何謂陰陽?大陰陽,乃天地。真陰真陽,乃看不見。真陰真陽,惟河圖洛書可解。 [中國·漢代]黃石公《青囊經》曰:“天尊地卑,陽奇陰偶。一共六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闔辟奇偶,五兆生成,流行終始。八體弘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極,臨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綱。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於剛。陰德弘濟,陽德順昌。是故陽本陰,陰育陽,天依形,地附氣。此之謂化始。” 河圖為先天八卦,洛書乃後天八卦。河圖五行順生,洛書五行逆克,闡述了先後天理用關係和真陰真陽五行的真諦。[中國·唐代]楊筠松在《青囊序》曰:“先看金龍動不動,次察血脈認來龍。龍分兩片陰陽取,水對三叉細認蹤。”[中國·清朝]蔣大鴻在注釋中言:“何謂金龍?乃氣之無形者。龍本非金,而說金龍者,指乾陽金氣之所生。”《易》理認為,“動”則屬陽,“靜”則屬陰。蔣大鴻又言“氣以動為生,以靜為死,生者可用,死者不可用。其動大者,則大可用,其動小者,則小用之,此以龍之形象言之。形象既得,斯可辨其方位矣。”又“兩片即雌雄,陰在此陽必在彼,兩路相交也。三叉即後城門,界水合處必有三叉,細認蹤即察血脈以認來龍也。知三叉之在何方,則知來龍之屬何脈矣。”談養吾解釋說:“地學上曰金龍,乃極神妙之形容詞……金龍,看雌雄之旨,先從形蹤上着眼……次察血脈……如山地滿山頑石,四面散蕩不收,平地一片汪洋,地無高低支流,其氣不動,即無金龍動不動之可看,血脈來龍,更不待言也。”
五氣之討論
[中國·漢代]黃石公《青囊經》云:“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紫微天極,太乙之御,君臨四正,南面而治。天市春宮,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極。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乾坤輿,垂光乾紀。七政樞機,流通終始。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乘,禍咎踵門。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止氣畜,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
《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之星宿,木為歲星,其方為東,其令為春,其德為仁;火為熒惑,其方在南,其令為夏,其德為禮;土為鎮星,其方為中央,其令為季夏,其德為信;金為太白,其方為西,其令為秋,其德為義;水為辰星,其方為北,其令為冬,其德為智。地之五行:八干四維二十四山
|
南夏火亨礼总360赤帝 |
|
东春木元仁 总360苍帝 |
中央、四季、土调和、信、总360黄帝 |
西 秋金利义总360白帝 |
|
北冬水贞智 总360黑帝 |
|
天分星宿。《史記·天觀書》記載:東方蒼龍七宿。有角、亢、氐、房、心、尾、萁,司春、司木、司東嶽、司東方、司鱗蟲。角為龍之角,亢為龍之頸,氐為龍之胸,房為龍之腹,心為龍之心臟,尾為龍尾,萁為龍尾之末。北方玄武七宿。有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司冬、司水、司北嶽、司北方、司介蟲。斗有龜蛇蟠結之象,牛蛇象,女龜象,虛危壁室皆龜蛇蟠蛟之象。西方白虎七宿。有奎、婁、胃、昴、畢、觜、參、井。司秘、司金、司西嶽、司西海、司西方、司毛蟲。奎象白虎,婁胃昴虎三子,畢象虎,觜參象麟,觜首參象身。日月星辰,天為陽,地支五行與八干四維乃後天之五行。先天之理,講述的是天地形成之氣場,後天為用講的是後天八卦形勢與先天陰陽的相合關係。南方朱雀七宿。為井、鬼、柳、星、張、翼、軫。司夏、司火、司南嶽、司南海、司南方、司羽蟲。井首,鬼目,柳、星頸、張嗉、譯、翼羽、軫尾。四七為經:即言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即東方蒼龍七宿,角氐亢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嘴參;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1故古風水堪輿重視觀天象在於此![中國·晉代]郭璞《葬經》曰:“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中國·唐代]楊筠松《青囊序》曰:“先天羅經十二支,後天再用干與維。八干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孫同此推。”天上有五星(五曜),地下有五行。五星含二十八星宿,此二十八星宿,與地球產生陰陽氣場,與地上五行相應。地球是這樣,每一個地方亦如此。正所謂大太極與小太極之分。所以古代風水、堪輿家無不重視天象。今人忽略此。正如楊筠松所言“二十四山雙雙起,少有時師通此義。”先後天配合即為陰陽相應,才能福祿永貞。若先後天不配合即為陰陽相乘,必然禍咎踵門。先天即因形察氣之道,指玄空形法與排龍訣,後天則是立向安星。
作者:國際易學大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延邊周易學會 尹昌日
中天易第二十代傳人 張永紅編撰 陳雲秀校對
“風水寶典” 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章、圖片、視頻等)在本平臺呈現,旨在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和傳統知識參考。但需明確的是,此部分內容所涉及的風水學說等觀點,僅作為一種傳統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呈現,不代表本站對於風水等觀念的科學性、真實性及實用性的認可或支持,其不具備任何絕對的科學依據來指導人們的實際生活決策。
本站所展示的 “風水寶典” 內容資料來源廣泛,包括但不限於公開的傳統文化典籍、學術研究資料、民間流傳素材以及部分用戶投稿等。我們始終尊重知識產權和版權,在資料收集和整理過程中,盡力遵循合理使用和合法引用的原則。然而,若存在任何因資料使用不當導致的侵權問題,請相關權益方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秉持積極負責的態度,在核實情況後,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如刪除侵權內容、更正引用來源等,以妥善解決問題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本站致力於傳播積極、正面、合法且具有文化價值的各類信息,同時也提醒廣大用戶在面對包括 “風水易” 在內的各類傳統觀念和知識時,應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審慎看待其內容,避免過度依賴或盲目遵循其中某些未經科學驗證的觀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導或損失。
暂无评论内容